编者按:文字之学,即古人所称之 "小学",为历代书家所重。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今天,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每日一字"栏目。
------北兰亭学术部
2016.7.9
説文解字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与日同。曐,古文星。星,曐或省。
字源解说
“晶”是“星”的本字。晶,甲骨文(日,代表发光的天体)(日,发光天体)(日,发光天体),表示众多闪烁发光的星体。当“晶”的“星群”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晶”的字形(星群)基础上再加“生”(从无到有)另造“曐”代替,表示星群在夜幕中“无中生有”的现象。造字本义:从空寂的夜幕中出现的众多发光天体。有的甲骨文将圆圈从五个简化为两个圈。
金文将甲骨文的写成,将甲骨文的写成。 *** 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 *** 文的“晶”省略为“日”。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古文中“晶”* 与“星”互相通用。
字形演变
商 · 殷墟甲骨文
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南北朝 · 魏碑
汉 · 华山庙碑
晋 · 王羲之 · 黄庭经
唐 · 柳公权 · 神策军碑
宋 · 吴说 · 门内星聚帖
宋 · 苏轼 · 赤壁赋
宋 · 米芾 · 蜀素帖
宋 · 米芾 · 蜀素帖
元 · 赵孟頫 · 千字文
晋 · 王羲之 · 乡里帖
唐 · 怀素 · 草书千字文
宋 · 黄庭坚 · 李白忆旧游诗卷
1312026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