肜荀命理网
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为什么科学算命听起来耸人听闻,却有那么多人相信?

时间 : 2025-08-06   | 最后更新:2025-08-07 作者:肜荀命理网

为什么科学算命听起来耸人听闻,却有那么多人相信?

阿信周围的老中青小伙伴,没有一个不爱听算命的。一般来说,总是信的就准,不准的自动忽略。王朔曾经说过,女人爱算命,也是这个逻辑。

但预言这事儿,真正关心的其实并不多。阿信想来想去,大概只有一个原因:预言有逻辑,有知识构架,有陌生术语,有学科前沿,总之有理解的难度,算命不一样,跳过了所有这一切,只需要告诉你,就这样了,爱信不信,不信小心。

信算命的人,都把自己当成一个谜,看来看去,一辈子也看不够。认真看预言的人,也许只是为了避免它成真。

不过到今天似乎有点不大一样了,预言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出现,也许是因为世界发展之快速,让这些预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近期兑现。以下的这五大预言,你选择信呢,信呢,还是信呢?

预言一:世界正被算法改变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指出,人类的进程其实是由算法来决定的。

本月20日,阿里商家事业部推出的智能店铺「千人千面」模块,这个板块的出现让你随便逛进一家淘宝商家的店铺,都很有可能享受到推荐算法的服务。

在你感叹工资更加不够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以后的购物体验将会越来越便利,而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就是悄然主导我们生活的“能够学习的机器”。它们通过学习我们琐碎的数据,来执行任务;甚至在我们还没提出要求时,就能完成我们想做的事。

多明戈斯说得更为邪乎,在综合了五大门派的机器学习的算法之后,他称会有一种终极算法,并通过这种算法获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知识,这也必将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在地球的生命历程中,接下来的几千年很有可能是最为令人惊叹的一段历程。”多明戈斯说。

这本书是所有小白了解算法的入门书,也能给专业人士带来极大的联想力。小白肯定有些地方看不懂,但是这就像武林高手绘制的武林地图,比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说的要牛得多。估计这也是比尔.盖茨重磅推荐它的原因。

预言二:白领失业、金蓝领来临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联合LinkedIn发布了一份报告称,510万份工作将在未来五年内伴随着变革的劳动力市场而消失。马云也提出这样的一个预判,他表示2017年绝大部分白领将失业。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蓝领的概念变得更加突出,他们有着一技之长,也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其实不管你所处的职位是劳动工种还是技术工种,或许都有被取代的那一天,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命运呢?

为什么科学算命听起来耸人听闻,却有那么多人相信?

△马云在2016年民营资本投资江苏大会上发表演讲

由科技发展引发的时代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着人类,把我们从那些旧的束缚、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同时,时代也对每个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脑在诸多方面的优越性也逐渐丧失。然而相较于机器智能的高效,人类的动手技巧和专业化的本领就变得愈发珍贵。未来大多数就业岗位可能会更专注于社会和情感的智能。机器取代的只是初级技术工作,而需要高层次的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工作正在迅速增加。

△可服从指令的机械手臂

LinkedIn联合创始人Allen Blue称,如果“能力更新”在过去是加分项,那么未来,这将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当个人的主业出现疑似危机的时候,主动学习新的工作技能,或者培养一些副业的技能储备,无疑是很明智的。

做更有创意的工作、发挥人基于情感和经验的“判断能力”,是我们为了应对未来需要调整的方向。

谷歌不仅想要控制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还要向太空发射卫星、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机器人,甚至还要延长人类的寿命……

只有不断的追求自我突破,才有可能不被历史的洪流吞没。

未来20年,现在90%的全职工作岗位将会消失。在工业制造、码头运输等领域,很多繁重的工作,机器人早已取代了人类。只要拥有足够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原则上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各种技能,在未来都有可能被机器掌握,并且做得更好。

那我们未来的工作在哪里?是什么?怎么干?

预言三:逆转衰老,甚至永生

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在接受专访时说:“我们正在开始重新改造过时的‘生命软件’,即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通过重新编程,我们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

当人们在谈到未来的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时候,通常想到的是人类所拍摄关于机器的好莱坞反乌托邦电影。但是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会像使用其它工具那样使用这些先进工具,去延伸人类的能力,使得我们的智慧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他们正在尝试与这些非生物技术的融合,这样到了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到时候人类将得以永生。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作《未来简史》也对“永生”这个问题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在他看来,现代科学和文化并不认为死亡是某种形而上的神秘谜团,相反地,对现代人来说,死亡是个我们能够、也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

人类会死亡只有一个原因:人体运作出了技术问题。心脏不跳、大动脉被脂肪堵住、癌细胞在肝脏里扩散、病菌在肺部里繁殖。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些问题?答案是其他的技术问题。心脏不跳,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到达心肌。癌细胞扩散,是因为突变的基因改写了指示。病菌住到肺里,是因为有人在地铁上打了个喷嚏。这里没什么形而上的事,一切都只是技术问题。

未来,曾威胁人类数千年的饥饿、瘟疫等问题将被攻克,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幸福快乐,甚至永生。一部分人类将获益,依靠科技手段,由智人升级为“神人”;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绝大部分人类将被淘汰,沦为“无用阶级”。

而最重要的是,你将成为哪一部分人群中的一员?

△《人都是要死的》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然而如果真的有一天可以获得永生,你真的会从容接受甚至欣喜若狂么?

法国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如果允许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长生不老,试问谁愿意接受这件不吉祥的礼物?”

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的长篇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获得永生的雷蒙·福斯卡,希望以不朽的岁月去征服无限的大地、建立理想之国,最终经历了近六百年历史的风云变幻,体验了人生的荣辱福祸,终于在漫长的生涯中明白永生乃是一种天罚。

人确实是都要死去的,毕竟永恒只会让人厌倦。

预言四:经济走出低迷进入强劲增长时代

曾准确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英国经济学家兼伦敦市长首席经济顾问杰拉尔德·莱昂斯大胆提出,全球经济将摆脱长期低迷,迎来长达20年的强劲增长期。

△英国经济学家杰拉尔德·莱昂斯

相比于看似虚无缥缈的技术问题,经济问题永远是我们最热切关注的重点。

在2008年金融崩溃余波之后,世界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而全球的基本面正在改善,信心则正在回升。全世界在未来几十年势必进入最激动人心的增长阶段,全球经济蛋糕的尺寸将变大。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至少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忧心物价暴涨、房价暴跌、瞬间失业等问题,不论是银行还是股市,至少我们兜里的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是相对稳当的。

当大部分人都对未来经济抱持悲观看法时,有一个不一样的声音值得我们好好聆听。这本书从经济、金融、政治、军事、软实力等诸多方面详尽分析了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以及全球经济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挑战是必然的,但可期待的成果将是甜美的。

预言五:纸质书不会消亡

2016年全球的出版业数据表明,纸质书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还保持着惊人的生命力。在美国,回归纸质阅读成为24岁~35岁人群的新时尚,阅读成了这批年轻人的信仰。

数字化阅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不过,电子阅读的弊端也渐渐呈现:碎片式的阅读很难进行深入的思考,快餐式的阅读让人感到越来越肤浅。

屏幕和电子阅读器无法重建纸张阅读的那种“直观、愉悦”的感观体验,与纸张相比,屏幕阅读还可能会消耗我们更多的精力,而且记忆也会更加困难。

挪威斯塔万格大学(University of Stavenger)文学教授安妮·曼根提到:“纸质书的触感和物理特性对人们产生了一种不同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而这一点对于人们需要持续专注阅读的时候显得尤其重要。”人不仅由读什么所定义,也由通过什么介质来读所塑造。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上篇更好的紫薇斗数教材 盲派算命秘诀十八要下篇

最新文章

2025年08月
07
农历 闰六月十四
乙巳年【蛇年】
甲申月 戊申日

最新更新

观音灵签18签工作

算命的说我是贵人之妻是什么意思

紫微斗数之夫妻宫四化飞星,是什么意思?

租房的风水禁忌 这几点你碰到几个

观音灵签8签求婚姻缘

盖房子门窗的风水

关帝灵签16签解签

算命大师木林易价格

2024年大年初二喜神财神福神在哪个方位

民间算命

指纹算命

手相查询

痣相图解

生男生女

眼皮跳测吉凶

喷嚏预测

配对
配对
配对
配对
查询
生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