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24年的年尾,很多事情都不像预期的那样。
至少3年前,我是如此期待今年生日后的日返盘(年运),这将是我的转变之年,已经过了1个月,有了一点点的小思考。
8月份回东北家乡呆了一段时间,母亲很多时候在写着什么,旁边放一杯水,当视线聚焦到笔与纸之间时,笔尖的声音突然被放大了,就像贝多芬的乐章,那是种人与世界合一的境界。
忽然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心力的不同,其实就是能否将精力聚焦到某个点上。
越是分散注意力刷视频,越是思考很多很多事,心力就会被损耗,想的越多,人越会变形。越是集中注意力,将精力聚焦到一点,专注于此时此刻,反而能恢复心力。
所以,高级的休息其实是专注。
意识到这点,就会想到武侠剧中的武功秘籍,人剑合一,写作就是人水合一,或者人笔合一吧?我不知道,就像是「让万物穿过自己」、「自嗨、自在」、「靠自己才能合一」……那样,所以我现在也是这样:
很长时间都会拷问自己,痴迷于算命,到底是为什么?
不是「趋吉避凶」,不是「得到财富」,更不是「悟透得道」,我思考了很久,就是「不甘心认命,我希望我能够反抗命运」,情况再糟糕,也想要拥有能够反击的余地,去做,而不是说「我不行」,完全不想从根本上否定自己,而是享受「宇宙的安排」。
幸福的时光总是被遗忘,苦难却总会变成甜蜜回忆。
人生就是随时在变化的天气,有时候万里无云,有时候乌云密布,先接受天气的不断变化,才能在暴风雨时更平静,才能享受暴风雨后漂亮的夕阳。如果每天都是晴天也会觉得厌倦,不断变化的天气才能享受到晴天所带来的愉悦,也会更珍惜有晴天的日子。
显然有这样的觉察还是不够的,所以总是强调一句话「道理人人知,能不能做到就去分了人与人」
所以回顾毕业这些年,个人的成长基本不是在「漂亮写字楼里当个都市白领」所谓的“体面”中进化,反而是在「羞愧、委屈、动荡、混乱的环境」中有所成长。
一边委屈流着眼泪,一边觉得自己很努力,一边反复听领导的建议,一边改着稿子。在这种极限情况下,人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谁,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到底能做什么。
各种术,不过是提前稍微探个路,从意识上抄个答案,到最后还是要该听讲听讲,该复习复习,反复做错的题目,在一次又一次丢分中醒悟。
这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常常会举个例子,听到、看到、做到、学到,完全是几件不同的事:
1、首先,可以通过任何中途径听到一些内容,一些思考,这可以刷刷社交媒体,也可以是阅读,还可以是和别人聊天。听到的当下会错意为自己懂了,然后去实践。知识其实很便宜,且很容易获取,买了课程并不意味着学会了,反而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想要获取任何,都需要投入相应的代价,时间是最基本的敲门砖。
2、其次,一个好的想法,要看是谁说的,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很多道理都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择看似是很极端的道理作为方法论,比如「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和「细节决定成败」到底该听谁的?一篇文章到底内容重要,还是排版重要?真相就是现在内容不好改内容,排版不好改排版?话句话说,当人生遇到艰难的选择时,事业爱情二选一时,缺事业就搞事业,缺感情就搞感情,思考谁重要完全是没结果的事。
3、接着,当已经开始行动了,就可以见证生命的复杂性。一场对抗性运动,呼吸、体力、步法、心态、动作、对手……等等都可能影响比赛的输赢。生活中,事业感情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算命的意义就在这里,在复杂的图层中,找到需要添加与修改的图层,比如人的不确定。
即便是自己,也都是不可控的,就比如身体素质,这是有波动区间的,在运动赛场上,一个人无法通过主观意识让自己变成运动员的水平。放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和某一部分人就是无缘,和一部分人身上就是有缘,往往所谓的贵人,就是能帮到自己的就算贵人。妄图期待某个人的缘分,往往都是遗憾。
4、最后,痛苦+反思=进步,结果往往很多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做事的过程中感受到恒久的幸福,可以叫它「心流」,也可以叫它「人笔合一」,怎么叫它都无所谓了,吃饭、睡觉、工作,开悟之前劈柴挑水,开悟之后劈柴挑水,加加减减。
《十二国记》中的采王对大木铃说:
“所谓生活就是一半幸福一半痛苦。人之所以能够幸福,并不是因为他受到了上天的眷顾,而只是那个人自己心里想着幸福而已。为忘记痛苦而努力,为变的幸福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真正的幸福。”
研究这么久的术,其实最终意识到:每个当下都是最好的当下,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利于我,在幸福中幸福,在痛苦中痛苦。
人的命运其实是循环系统,做完这个功课,还有下个功课,一个功课接着一个功课循环。很多人事,其实都是来给自己上课的,课程上完了,人事自然结束了。课是上不完的,但我们可以选择上课的心。
羡慕一个人,其实不是羡慕ta本人,而是羡慕ta的状态,有心力的人自然就闪闪发光。
尽全力去做,与当下做的事情合一,take your time,未来没发生前永远不知道它会开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