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窗外,难得今天开始飘雪。
雪中之美,无与伦比,尤其以”寂美“二字著称。
东方之美,在中国、在日本,对此深有体察。
雪舞时节,正是谈论寂美时刻。透过八个字,体会那种东方独特的美。
第一个:微。
日本有一句成语叫“一期一会”。其精髓:眼前,这个瞬间,与这个人的关系,就是值得珍惜的一切。日本高度重视细节,细节是整体的一部分,从细节中体现它的理念,少即多。“细节中包含了一切”,“细节中体现整体”。眼前这个瞬间,有着过去的记忆,也有着对未来的梦想,包含了整个时间轴。以日本茶室为例,更关注于在空间内看外部的世界,借景入室、入感觉,非常重要。人在室内,如何营造美好的微妙感觉,包括空气流动、湿度、温度、景观等,全身感觉去体会。日本的房屋不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财产,而是为了缓和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心境的港湾,更多提供隔断感、安全感。日本是内部、外部融合的空间感觉。而西方,把外部和内部相对对立起来。西方的观点,先有整体再有局部;而东方,更多的是先局部入手,在整体协调。更加体现自然、原生态的理念、文化。
第二个:并。
每个日本个体对整体性都有理解,独立追求自己的细微,但同时形成的社会自然也保持和谐,形成理想社会环境,这就是“并”的思维方式;日本的并体现在宗教,民众各种教混合信仰;体现在文字,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并用;日本人在意和别人保持一致,在意人和人之间保持的舒适关系;从信息结构看,更喜欢并列型、网状结构;而不是直列型,树状结构,更符合互联网、大脑思维模式。主体性的人或事,被一种互相看不见的关系,连接在一起,并行,且有留有空白,如屏风画等。
第六个:素。
保持最朴实的本色之美,不添加任何杂念的纯真。现代建筑物相对容易沾染污垢,容易随时间变得不好看;传统建筑物用自然素材,木材、竹子等随着时间反而展现了时间沉淀之美。东方用石头较少,可能与更爱融入自然美景相关。“本色最美”概念,让人工技术部分不要太明显,用心消除人工的痕迹。东方并不是单纯喜欢简洁的形式,简洁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发挥素材质感达到的一个结果,因此看似简洁而不简单。突出素材特质,从光泽表现上、各种感知上,发现最美本色。素,追求原型创作,避免“刻意”的思维,尽可能不要过多可以的个人表达,尽可能感知素材细节、展示素材长处,产生自然形态和谐的造型。
第七个:假。
不去抗拒、顺势而为的美,也有“借”的意思。尽量让自身顺应自然,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日式房屋里的各种空间,其用途都是临时的,可以被称为“假”的空间,自由自由的空间用途,摆上食物就是餐厅,铺上被褥就是卧室,摆放坐垫就是客厅。日本的房子,某种意义上就是家具;其房屋设计,与西方对家具设计的思考一样,都与人的身体亲密接触有关。
第八个:破。
累计到一定程度,随自然而剧变,比如情绪的累积到动怒、思考的累积到成行等等。艺术创作在想法很多时,反难以实现,当最终放弃计划、创造等人为意志,交给自然的瞬间选择,艺术创造生命力在那一刻奔腾流淌,产生最大的魅力。如同陶艺、书法,一个窑中烈焰方向回转形成的偶然美,一个毛尖挥动形成的偶然留白,都是超过了预期和计划中的美,可以产生完全意外的大美。当然,艺术不能说仅是偶然,是经验、才能、感知对这种偶然的引导后带来的无限美。世阿弥,讲“序破急”,现做好开篇基础铺垫,再打破秩序,产生美和余韵;千利休,讲“守破离”,先将道修至极致,就可以打破传统,创造新世界。
一岚随笔,欢迎关注